中國當代科學界的“徐霞客游記”
真菌學家臧穆教授科考日記《山川紀行》
分享會在京舉辦
9月14日下午,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在新國展中心2021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上,舉行了“中國當代科學界的‘徐霞客游記’——真菌學家臧穆教授科考日記《山川紀行》分享會”。
《山川紀行:第三極發現之旅——臧穆科學考察手記》是著名真菌學家臧穆在1975—2008年33年間國內野外科考日記,2020年12月出版。全書1套3冊,84萬字,臧穆手繪寫生圖664幅,照片213張,共計1528頁。臧穆以繪畫結合文字的方式,記錄了以青藏高原、橫斷山脈為主的科考地區的自然、地理、民俗、文化、建筑、宗教等多個領域的第一手資料,以及野外科考的動人故事。本書由著名苔蘚學家黎興江擔任主編、真菌學家楊祝良擔任副主編。編委專家耗時三年,對日記原稿進行了過錄、翻譯、???,補充了數萬字的相關文獻和大量照片。本書是一部圖文并茂的手繪版日記體博物學巨著,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是科學家精神、青藏精神的典范巨著。本書獲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出版,獲2020年蘇版好書。 三卷本基金版的《山川紀行》定價較高,體量較大。為了讓更多的大眾讀者領略臧穆教授這一佳作的風采,該社又推出了單行本大眾版的《山川紀行——臧穆野外日記》。本書精選了臧穆參加我國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期間西藏東南部及橫斷山區野外科考日記。全書52萬字,臧穆手繪插圖390幅。本書展現了青藏高原、橫斷山區的自然之美、文化之魅、民俗之奇,展現了一位有著強烈家國情懷的真菌學大家的科學家精神,科學與藝術融會貫通的理想人生,是一部有著很高美學價值的普及版的日記體博物學佳作。本書即將在10月上市。
分享會上,《山川紀行》的編委、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培貴介紹了該書背后的故事。他介紹道,整理、編輯臧穆教授日記的難度之大,遠遠超出編委會的預料,僅手稿的錄入、??本徒洑v了2年多的時間,傾注了出版社多位編輯和編委會所有人員的心血,尤其是臧穆教授記載植物和真菌物種名稱大多使用拉丁文學名或英文名稱,是整理和勘誤校對工作尤為困難的部分。多位編委專家和特邀專家依照各自專業所長,各司其職,對真菌、地衣、苔蘚、被子植物的拉丁學名進行了翻譯和???。為了忠實地呈現日記手稿的原貌,同時便于更多非專業讀者閱讀,全書將日記原作手稿跨頁影印圖居中,將作者手寫文字予以過錄,文字分列手稿圖的兩側。同時,為達到通俗易懂之目的,原稿中拉丁學名和英文名稱均按照現行命名法規譯成中文名稱。為了全面展示這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真菌學家的人生歷程與學術成就,編委會特邀著名生物學史學家胡宗剛撰寫了《真菌學家臧穆傳略》一文收入書中;在附錄中收錄了《臧穆先生發表的10種重要經濟真菌新種》《臧穆與集郵》《臧穆先生發表的論著及新物種》以及本書主編、臧穆的夫人、我國著名苔蘚植物學家黎興江生前撰寫的自傳。他認為,臧穆的這部野考日記,如實地呈現了一位老科學工作者的考察記實,集科學與博物,人文與藝術為一體,其科學、人文及社會學意義,必將隨著時代發展的要求,生態文明意識的加強,人們對于大自然的回歸,影響日益深遠。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華杰認為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能做這樣的書非常不容易。他稱,對于本書的出版有三個“沒想到”:“第一,中國竟然有這樣的科學家;第二,出版社竟然愿意做這樣的書;第三,竟然做得如此好,下了很大功夫?!彼J為,臧穆的這部野外日記對象是臧穆創作的一種獨特的藝術作品,是個體人生的美學的、詩意的記錄,表現形式非常特別。他認為,這樣“唯美”的野外科考手記能夠面世,并且被列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是因為有許多人認同它的價值、稀缺性,見證了中國社會之平穩發展、走向從容。
植物分類學家、北京植物園首席科學家馬金雙教授非常熟悉哈佛大學等世界一流學府的圖書館館藏。他認為,臧穆教授的《山川紀行》非常了不起,很難見到內容這么豐富、持續時間這么長的科考日記。世界知名的博物學家如達爾文、華萊士、洛克、威爾遜等,都曾留下過手繪科考手記,但是數量遠遠不能和臧穆的相比。他認為,《山川紀行》即使置之世界生物學史也是一流的,是值得紀念的。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總編輯徐海認為,《山川紀行》有四個重要意義。第一,是科學家精神、青藏精神的杰出典范。臧穆有著鮮明的科學求實和獻身精神,正是有著像臧穆這樣承上啟下的老一輩科學家的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才使得我國的科學事業薪火相傳。第二,是中國社會近50年發展進步的鮮活見證,臧穆的許多思考與觀點,對于今天的生態文明建設仍然具有寶貴的參考意義。書中大量的手繪圖像,是重要的第一手學術圖像資料。他所記錄的許多老少邊窮及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發展變化,為學習新中國史提供了一個生動而鮮活的樣本。第三,是一部經典的博物學著作。本書內容從植物學、真菌學到生態學,再到地質、地理、氣候、農林,歷史、宗教、民俗、文學、藝術,包羅萬象,堪稱手繪版的“當代科學界的‘徐霞客游記’”。最令人贊嘆的是他的現場寫生,既美且真,充滿靈動,科學性藝術性兼具,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第四,體現了通識教育的重要性。臧穆始終對世界懷抱純粹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正是科學工作創造力的源泉。這部著作體現了一位文理兼備的科學家將科學與人文完美融合的非凡魅力。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傅梅介紹,三卷本甫一上市,便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與高度評價,不到三周的時間便銷售一空,目前已經加印。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近幾年來在原創科普出版領域潛心深耕,持續發力,《嘉卉 百年中國植物科學畫》《60萬米高空看中國》連續兩年獲得年度“中國好書”,《登峰測極:2020中國珠峰高程測量全紀實》入選2021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選題,《遺世獨立》《筆落草木生》手繪自然書系廣受年輕讀者歡迎,《太空的見證》《一個長江》等重點選題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李永樂老師的物理課》市場表現不凡。大美中國召喚大美科普,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以“好的科普”為宗旨,升級賦能“青鳥科普”品牌,探索科普精品出版的新路徑,做好精品原創的平臺建設與機制保障,繼續為我國的科學傳播事業添磚加瓦。